close

  7月15日,江蘇常州市委機關報《常州日報》在其頭版頭條位置刊發《我市目前已到購房好時機》,引述多位業內人士說法稱,常州房價已無下降空間,近期是購房好時機,只要一個樓盤出現漲價,整個市場就會跟進。(《常州日報》7月15日)
  “我市目前已到購房好時機”——這樣一句話,如果自房地產商口中而出,尚可以說是在商言商的吆喝,但如果以地方黨報頭版頭條標題的形式刊發,怎樣看都是濫用媒體、尤其是黨報的話語權而炮製的一份“倡議書”。
  “江蘇織造之鄉”常州以往鮮為外人所知,近來成為輿論關註的焦點,首先是因春季一則“常州房屋過剩已成‘鬼城’第二,遍地只見住宅不見車輛”的報道而進入媒體視野。作為一個內地城市,與鄂爾多斯一樣,常州的房地產市場長期以來處於一個畸形發展之中。《每日經濟新聞》的記者在實地探訪中,用“一條馬路彙集500萬平方米房源”來描述當地房地產過剩的景象。但正如人民網的“人民房評”欄目剖析的那樣,“長期以來,常州就是房地產嚴重供過於求的市場代表。從2006年以來,每次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,常州都是重災區。歸根到底,是地方政府賣地規模太大,城鎮化人口規模跟不上房子供應量。加上加工製造業出現了衰退,城市人口聚集能力衰減,大量的房屋閑置、空置,賣不出去的情況很多。”房地產界的人將常州視為“地產市場上的大明星”,也是以此描述一個地方房地產市場畸形發展的典型路線圖。
  目前巨大的存量和增量,是壓在房地產商心中的一塊石頭,也成了當地政府心中的一塊巨石。有當地政府前幾年供地過剩的前因,才會有如今房地產市場過剩的苦果。這種局面又並非常州一地所有,銀行收縮房地產資金供給、各類調控政策即將出台的消息又不絕於耳,地方政府以往靠房地產就可以“不差錢”的好日子,大概一去不復返了,由此可以想見常州政府的焦灼。
  站在懸崖邊上,是窮盡各種手段救市、幻想樓市的複蘇,把當地經濟再次拖入惡性循環;還是該按照住建部等部門提出的雙向調控的措施,儘快從土地財政的依賴中擺脫出來,是常州政府的一項選擇題。顯然,一個放眼長遠的政府應該儘快從房地產戰車上鬆綁,把市場的交給市場,著眼於一個健康可持續的發展,把該負的調控責任儘快擔負起來。
  這樣敏感的時刻,當地黨報前所未有地將“我市目前已到購房好時機”的報道放到頭版頭條位置,無異於挾黨報之“權威”,押上自身的公信力,忽悠居民購房。在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控期,如此按捺不住地充當房地產利益集團的吹鼓手,是一次突破底線的“裸奔”,必然遭到質疑。
  在眾多新聞跟帖中,《常州日報》的“倡議”並沒有獲得大多數的網民認同,有網友評論稱“讓市場說話,做個冷靜的購房人”,還有許多網友對其動機表示質疑。顯然,“房價是升是降,終由供求決定;房子該不該買,公眾自有判斷”。而至今仍舊發燒糊塗的,只是當地政府,以及賭上自己公信力的地方黨報。  (原標題:媒體鼓動民眾買房用意何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h92yhrzx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